浅谈名著阅读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昆山市正仪中学 冯诗慧
【摘要】名著阅读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只有正确把握评价理念,明确评价的重要性才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观念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评价
名著阅读是现阶段初中生的必要任务,每个学期除了两部必读名著外,还有四部略读名著。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将书中的所有内容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所以学生阅读名著的有效性就值得商榷。目前对于学生名著阅读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以考试为主,较多是考察学生对于名著内容的掌握是否到位,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教学评价理念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新课标提倡的评价理念主要有:1、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发展为目标的评价理念;2、在评价主体上确定了学生在各类评价活动中积极的参与者、合作者的主体地位;3、在评价内容上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4、评价重点不再简单地重笔头考试、重结果;5、重过程性评价,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自主性监控和调整。这些理念很好的体现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不单单把考试的结果作为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结果,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从而达到多方面发展。
教学评价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或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但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结合多角度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正视反思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同时,评价不光要看学生最后通过学习知识取得的成果,还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在接受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情况。在教师提出对应课文内容的问题时,学生是否能够把握理解课文内容,是否能够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跟得上教学进程,如果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跟进,教师应当采取其他更适合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课后,教师可以创设宽松、开放的评价氛围,依据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对自己或对他人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掌握程度。不过,评价虽然不能以考试作为唯一方式,但考试作为评价的一种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设计考试题目时应注意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是为了对学生形成更有效、更全面的评价而进行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他们有更好的发展的,而不是为了难倒学生。命题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已有水平,要达意确切避免歧义。
二、名著阅读教学评价建议
1、明确评价对象和主体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单方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这就导致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处于同一评判标准之下,这对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不是完全民主公平的。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一直被反复强调,那这样一种把教师作为主体、学生作为对象的评价方式是否合理呢?
名著阅读评价应从学生、家长、教师等多个维度展开。学生是名著教学的接受者,理解名著思想内容是他们必须要完成的任务,那么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这一过程中,学生必定对自己的掌握情况是最为了解的,他们根据阅读体验对自我的评价是最为直观的。不过在学生自我评价时,也可能会存在一些主观因素,所以他人的客观评价是比不可少的。教师作为教学的传授者和引导者,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表现,通过作业考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其他同学也可以作为阅读的见证者,依据观察所得对其给予评价。家长更是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学生的阅读自主性、阅读习惯等给出相应的评价。多维度评价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作为名著阅读教学的对象和学习主体,自主评价的习惯养成对于学生而言十分有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提问,思考“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文字将内容完整合理地叙述出来的”“我是否理解作者的情感价值观”等;也可以向教师提问,来衡量自己的体悟成果;还可以撰写整本书或阶段性的读书笔记,记录在读书时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阅读总结与反思。参与阅读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巩固的过程。当学生自我评价意识不断增强时,其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逐渐养成。[1]
同时,教师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阅读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例如,《湘行散记》在内容上是写湘西一带的民风民俗,大部分学生主要侧重文学层面的理解与鉴赏,思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尝试哲学层面的思考与体悟,因为从更深层角度来看,其实是作者沈从文有关于现实世界的人文思考。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自己家乡的人情风俗,在用笔记录的同时也是在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像《白洋淀纪事》这类有关于抗战题材的作品,与现在的学生所处的时代相距较远,教师不妨将其与《红岩》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广泛搜集相关历史材料,从中明白不同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坚毅的精神品质,树立爱国主义情怀。而对于能力强些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进行群文阅读,学会将文章进行比较与分析。
2、营造良好评价氛围
教学评价重点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过在我们现有的评价中,似乎片面地将所有关注点集中在学生身上。教师的确是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从教师与学生潜移默化的相处和影响中得来。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方式有很多种,靠直接的刺激和反应习得的行为只占人类行为的一部分,大多数行为的习得是通过观察榜样或他人的行为间接习得。[2]所以,教师角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行。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直接明确地布置名著阅读的作业,例如:今日阅读《西游记》1-10回。但是学生是否会主动完成这类口头作业呢?绝大多数缺乏自觉性的学生必定是完不成的。与其让学生回去自己读,不如抽出一部分早读课的时间,由教师带头,全班集体阅读,在阅读时发现的问题或是产生的一些思考当堂提出,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所形成的感受需以认真阅读为基础,教师对于在阅读活动中抱有应付敷衍态度的学生应予以批评。针对学生所提出的诸多阅读感受,也不可盲目地表扬,应保障评价指导的合理性、科学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准确掌握评价的契机,只有在恰当的时间予以合理客观的评价方可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这种良好的阅读氛围形成之后,学生便会自主地对自己或是对他人的阅读成果进行评判,良好的评价氛围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
3、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单一的评价方式有利有弊,而将过程和最终结果结合起来的评价方式则是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就目前来看,对于学生名著阅读的结果性评价是通过考试,设置的题型不外乎是选择题或是简答题,考察的范围并不明确,只是笼统地要求学生将整本书读完。而就最近几年的考试题目来看,尽管题目不一样,但是考察的主要内容基本一样,给出的参考答案极为相似。这就使得一些学生钻空子,通过刷题的方式将名著的大致内容和核心思想记住,考试时照搬照套,造成伪阅读、浅阅读。由此,对于整本名著的考察就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多样化的题目,以主观题为主,不制定唯一的答案,学生基于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言之有理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的品评,引领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鉴赏评价艺术特色、理解体悟全书主旨,从而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体验,得到合理有效的结果性评价,离不开过程性评价的实施。过程性评价应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名著阅读中,阶段性地考察学生的阅读体会和阅读成果。像情节较为曲折的《骆驼祥子》,可以举办辩论会,对祥子的悲剧根源进行探讨,或是组织排演话剧,考察学生的语言、神态、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像内容较为丰富的《西游记》,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分享对于长篇小说的阅读方法,进行专题汇报等。像线索较为鲜明的《海底两万里》,可以举办手抄报评选,绘制航海路线图或是鹦鹉螺号设计图,考察学生的碎片化记忆能力。通过在阅读活动中的评估,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的阅读成果,动态掌握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时的兴趣取向和精神状态。
在教育改革的当下,教学形式的革新,教师的自我发展,都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名著教学活动中借助科学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得名著阅读教学不再流于表面。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浅谈[J].傅海勒.湖南教育(D版).2021,(06)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要体现增值性[J].庄丽清.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12)
3、对阅读教学评价的认识与思考[J].邱雨林.小学教学参考. 2021,(16)
[1] 《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浅谈》,傅海勒,湖南教育(D版),2021(06)
[2] 《儿童发展》,邱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