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编号:
昆山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双减政策下农村初中学生素质提升研究
课题类别:昆山市重点立项课题
课题主持人:吴小兰
所在单位:昆山市正仪中学
申报日期:2021.11.16
昆山市教师发展中心
填报说明
1.昆山市重点立项课题和一般立项课题都填写此书。
2.封面左上角“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评审时由市教师发展中心填写。
3.课题类别有昆山市重点立项课题和昆山市一般立项课题两类,选择其中一类填写。
4.昆山市重点课题主持人为1人,核心成员在10人以下。
5.昆山市一般课题主持人原则为1人,如合作研究,不超过2人。
6.《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 题 主 持 人 | 第一主持人姓名 | 吴小兰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78.3 | |||||||||||
行政职称 | 教科副主任 | 专业技术职务 | 中小学 高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语文教学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教育硕士 | 电 话 | 13862673202 | ||||||||||||||
工作单位 | 昆山市正仪中学 | 64137712@qq.com | |||||||||||||||||
通讯地址 | 昆山市巴城镇正仪瑞香路21号 | 邮编 | 215347 | ||||||||||||||||
第二主持人姓名 | 性别 | 民族 | 出生年月 | ||||||||||||||||
行政职称 | 专业技术职务 | 研究专长 | |||||||||||||||||
最后学历 | 最后学位 | 电话 | |||||||||||||||||
工作单位 | |||||||||||||||||||
通讯地址 | 邮编 | ||||||||||||||||||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 论文或论著名称 |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 |||||||||||||||||
《农村初中阅读现状及名著教学有效性探讨》 | 《启迪》2021年第6期 | ||||||||||||||||||
《愿语文课堂充满美的芳香》 | 《新课程导学》2014.3贵州人民出版社 | ||||||||||||||||||
《万马齐喑为哪般》 | 《语文天地》2014.5哈尔滨师范大学 | ||||||||||||||||||
《让个性激活语文课堂》 | 《中学语文》2014湖北大学 | ||||||||||||||||||
《寓情于教,以情传情》 | 《语文学刊》2014内蒙古师范大学 | ||||||||||||||||||
《坦途在前,何必止步》 | 《语文天地》2015. 7哈尔滨师范大学 | ||||||||||||||||||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 姓名 | 工作单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研究专长 | 课题组中的分工 | ||||||||||||||
陈学明 | 昆山市正仪中学 | 中小学高级教师 | 地理 | 分管音体美教学 | |||||||||||||||
阮少杰 | 昆山市正仪中学 | 中小学一级教师 | 化学 | 后勤保障 | |||||||||||||||
温泽萍 | 昆山市正仪中学 | 中小学一级教师 | 数学 | 分管数学教学 | |||||||||||||||
王 英 | 昆山市正仪中学 | 中小学一级教师 | 化学 | 分管化学教学 | |||||||||||||||
秦陈陈 | 昆山市正仪中学 | 中小学一级教师 | 物理 | 分管物理教学 | |||||||||||||||
周 珺 | 昆山市正仪中学 | 中小学二级教师 | 语文 | 分管语文教学 | |||||||||||||||
陆方愔 | 昆山市正仪中学 | 中小学一级教师 | 数学 | 化学教学 | |||||||||||||||
康红霞 | 昆山市正仪中学 | 中小学一级教师 | 语文 | 语文教学 | |||||||||||||||
冯诗慧 | 昆山市正仪中学 | 中小学二级教师 | 语文 | 语文教学 | |||||||||||||||
刘小凡 | 昆山市正仪中学 | 中小学二级教师 | 英语 | 英语教学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总字数不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在农村学生培养过程中,为实现家-校-社共育的最佳成效,需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重新定位家-校-社共育的新价值、新诉求和新机遇,通过构建学生为本、自由自主和智慧共享的现代培养模式,推进农村学生家-校-社共育有效实施。 置身于当前的双减政策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拟出了《双减政策下农村初中学生素质提升研究》的课题,核心概念及相关界定如下: 1.双减政策 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7月24日由新华社全文公开。 从《意见》不难看出,双减主要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减少学生校内课业的负担和课外辅导的负担,学生的学习回归课堂,教育回归校园主阵地。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素质有三种义项:①事物本来的性质。②素养(平日的修养)。③心里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这里所说的“素质”趋近于“素养”。 学生素质的提升离不开素质教育,要研究本课题自然少不了对素质教育的探讨。 所谓“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全面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汉语词典》)。“素质教育”与我国教育发展现状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素质教育提出的过程来看,“素质教育”是在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实践中自然产生的,是在教育改革深化过程中,在政策、教育研究与实践相互影响下,不断探索而形成的。自从“素质教育”一词出现以来,学术论文、官方出台的政策文件等都对“素质教育”概念提出了诸多有益的观点,燕国材教授对“素质教育”的所有定义作了一个总结:“素质教育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它包括三类八种,三类是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八种是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技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另外还有一种创新素质。所谓培养和提高素质,就是要提高受教育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和创新素质。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它与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是一种全面、整体的教育。 本课题涉及的素质着重于学生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和创新素质等。 3.农村初中 顾名思义,农村初中即地处农村的初级中学。在这项研究中,主要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村初中。我国 80%的地区属于农村,受初中教育的主体也大多都在农村地区。因此,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在农村地区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素质。 本课题的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希望通过研究能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地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素质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1.国外研究现状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中,都将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提到国家战略的发展层面。 1986 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了日本21 世纪教育的三大目标,一是自由、自律和公共精神;二是全人类全世界的视野;三是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此后,美国,英国、德国等其他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也积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髙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在本国的实施与发展,素质教育日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根据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而形成的。美国教育家杜威(1975)提出,美国现代教育的理念是培养社会好公民,不仅要具有个性,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此外,美国高校也对这种理念非常认可,如哈佛大学校长巴布(1978)认为,高校的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提高交流能力,培养分析能力,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价值判断的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互动的能力,培养对个人和环境的理解能力,改善个人对当今世界的了解能力,培养艺术和人文学科的知识。迈阿密大学校长玛莱特博士(1991)认为“开明教育”的根本责任是为了“人”和“公民”。 国外很多学者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了研究,总结为各国的教育课程议案。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素质教育的提出最早始于 1988 年的《人民日报》。1999 年6 月我国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鲜明地表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关于“素质教育”研究的文献成果不可谓不丰富,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仅以“素质教育”作为“文章标题”的关键词在“学位论文”里进行搜索,就有 204119 篇研究文献,不可不谓浩如烟海。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素质教育”和“模式”同时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可获得 29123篇相关研究文献。 从研究主题来看,主要包括了素质教育背景的研究;素质教育概念的研究;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素质教育基本特征的研究;素质教育实施过程的研究;素质教育政策的研究。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概念认识的不断深入,对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等基本原理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逐渐从一种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可以说对素质教育实施过程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从目前收集的资料来看,对素质教育实施过程研究加以总结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对教师素质的研究。燕国材、刘兆吉和朱永新认为教师素质至少包括六种: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行为;心理素质。 第二,对素质教育评价的研究。孙孔懿在“素质教育研究之研究以《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为样本源”一文中研究了众多研究者关于素质教育评价观点,认为素质教育评价应是主体性评价,即主要评价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让学生以主、客体的双重省份参与评价活动。此外,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背景下探讨考试改革、评价机制改革的研究也相对较多。 第三,对素质教育实施载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是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没有实质性的改革课程教材,只改革教育体制,教育教学改革是很难成功的。 第四,对素质教育实施模式的研究。在第二十世纪的 80 年中,中国的教育改革,许多研究人员使用各种探索素质教育模式实施的理论与方法。燕国材在《素质教育概论》一书中提出了比较成熟的模式: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景教育、主体教育、和谐教育、创造教育等六种。目前很多学者己有共识:通过这六种模式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从研究方法来看,已有的对素质教育进行的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理论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其中调查研究法具体又包括了问卷调查、访谈、个案研究、观察等研究方法。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进行了较多的理论研究。大多数研究者是以思辨的方法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特征、理论基础等基本原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随着素质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以某个学科、某个学校、某个地区为个案,经验层面的总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理论研究,二者相辅相成。 3.研究价值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发现我国当前关于“素质教育”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特点:在研究内容方面,研究最热门的领域是探索素质教育的实践;校长与教师的素质以及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与热点;素质教育模式探索研究则是另一个研究发展趋势。从研究方法来看,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定性研究方法,但将来的研究趋向将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范式。从研究队伍来看,理论研究者处于研究队伍的核心地位,决策层的研究则为素质教育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教育教学一线工作者将成为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力量。 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研究工作三十余年,这期间我们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然而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脱离。经过研究,素质教育的理论逐步系统化,但从总的发展过程与趋势来看,与别的学科相比,其理论还比较贫乏,其理论与实践甚至还有不相匹配之处。 第二,研究途径与手段单一。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得知,对素质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的研究,而且在定性研究中以理论研究法为主,即便是在定量研究中,也主要是文字材料的收集和经验总结,缺少实验、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 第三,研究成果不够丰富。尽管在期刊网中我们可以查阅到数以万计的与素质教育相关的论文,但是这仅仅表现出数量上的丰富性,从质量角度看,依旧相对贫乏。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成果远远多于实践研究成果;对大学、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远远多于中学阶段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缺少系统地总结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推行素质教育的系统的教育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开展具有操作性的素质教育模式相对缺乏。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同时以“双减政策”和“素质教育”为文章标题的关键词在“学位论文”和“学术期刊”里进行搜索,研究文献都是暂无数据。只有“报纸”里有五篇文章,最早的是沈怡然于2021年8月16日发表在《经济观察报》上的《马丁:“双减”政策之后,素质教育恰逢其时》。《双减政策下农村初中学生素质提升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具有前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 |||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
(一)研究目标 结合国家和地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深入探索农村初中学校如何结合本地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在受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引领下,以昆山市正仪中学为例,专注于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建设研究,从社会保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着手,以可操作性为目标,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阵地,研究学生在双减政策课后服务背景下学生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总结一种可推广的农村初中素质教育实践方式。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围绕上述研究目标,基于昆山市正仪中学个案研究提出农村初中推进素质教育现实化提升学生素质的操作框架和策略建议。 本课题分三个大的层面来展开,其中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方面。 1.社会保障:国家层面实行双减,规范校外培训 重视正确的教育理念的宣传 探索社区教育服务 2.家庭教育:更新育儿观念,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 合理安排并用好在家时间,增进亲子关系 注重劳动 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 3.学校教育:密切家校联系 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 (三)研究重点 |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
本课题基于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建设研究,在查阅文献、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实践反思、经验总结,探索、概括、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推广价值的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现实化的实践模式及理论体系。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其中以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思路: 课题组成员和学校老师进行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调整……――总结,最后形成终结性报告(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过程: 初期准备阶段(2021年10月——2021年11月):运用文献研究法,认真收集、查阅、分析、整理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找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前期实施阶段(2021年11月——2021年12月):成立课题组,并按照课题组分工,分解子课题,组织教师学习,围绕子课题进行具体研究,做好阶段研究工作。 中期实施阶段(2022年1月——2022年6月):根据前期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方向、改进研究方法,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形成课题中期成果报告。 后期总结鉴定阶段(2022年7月——2022 年11月):在中期成果的基础上,对本课题研究进行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优秀方案专集,出台基于学校个案研究形成的农村初中素质教育实践方式。 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这是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如中国知网等。 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状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行动研究法: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实践展示、评比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 案例分析法: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个人案例。针对某一案例或某一教学片断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经验总结法:关注实践,多维反思,形成经验,重视积累,不断调整,形成总结,运用于实践。 | |||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同时以“双减政策”和“素质教育”为文章标题的关键词在“学位论文”和“学术期刊”里进行搜索,研究文献都是暂无数据。“报纸”里能搜索到的最早的是沈怡然于2021年8月16日发表在《经济观察报》上的《马丁:“双减”政策之后,素质教育恰逢其时》。文中说“双减”政策落地后,一直被忽视的素质教育,重回家长的视野。马丁认为大趋势来看,双减政策一定是利好素质教育的。 《双减政策下农村初中学生素质提升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具有前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同时,本课题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比如学校教育里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是能够做到的,我校十三五课题是围绕有效教学展开的,已取得初步成效,本次课题是对之前课题的深入和拓展,相信一定会有实效性,能在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种可推广的农村初中素质教育实践方式。 学生素质的提升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本人,一旦行之有效必会是让家长满意,同时得到社会的认可。 | |||
(六)预期研究成果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
阶段成果(限5项) | 围绕课题撰写的论文 | 论文集 | 2021-2022年8月 |
优秀活动方案设计 | 案例集 | 2021-2022年8月 | |
优秀课后服务实录 | 影像资料 | 2021-2022年10月 | |
中期成果报告 | 小结报告 | 2022年6月 | |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 总结报告 | 2022年11月 | |
最终成果(限3项) | 优秀个案资料(活动资料) | 影像资料 | 2022年10月 |
课题论文专集. | 论文汇编 | 2022年10月 | |
课题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22年11月 | |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1.课题组成员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课题组主持人为教学能手,主持、参加过苏州市“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组成员都是昆山市骨干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研究能力,均参加过课题研究,教学和研究能力突出。课题组核心成员涉及学校的多门学科老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均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期刊杂志发表,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力保障。 2.课题有较强的前期研究基础 苏州市“十三五”课题《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于上半年顺利结题,为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四五课题的申报,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很重视,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围绕“双减”“农村初中”””“”“素质”等关键概念,正在搜集、整理资料,有较好的前期基础。围绕课题撰写的论文将纳入学校的绩效考核,对广大老师来说是一种激励。 3.有充足的研究经费保障 学校重视科研,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老师有专门的时间做课题。校长亲自参与课题,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都会有保障,可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 |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学校(单位)意见
本学校(单位)完全了解昆山市有关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