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分数背后的“自变量”
昆山市正仪中学 徐鉴博
摘要:2020,中华名族再次面临重大考验的一年,在二月到四月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线上教学活动中,学生形成的差距让人触目惊心。为了更好的迎合时代教育的大潮流,时代的进步发展要求我们老师也要跟着不断学习进步。我们要做的是在这次学习之后,总结经验方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充足的动力。那么,决定线上教学成绩的因素都有哪些,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人的深思。
关键词:状态激发 家校共育 距离
特级教师卜以楼先生一直主张要让学生学习有“生长力”的数学,每一个数学老师也都有一个梦想,希望孩子们的分数能像平稳上升的“一次函数”图像一样,不断提高。
在今年举国抗疫的特殊时期,教育战线上的每一位老师都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今年的寒假再也不是往年的那种新学期的“过渡期”,它变成了和在校一样,每一天都是“冲刺期”。因为时间长,授课宽度广,“端”给学生的网课不能像大锅菜一样,各种主料佐料统统倒进。我们需要做的是细化分工,制定长远的教学计划,根据网上教学平台这个主阵地,因地制宜,不但要把网课这道“菜”做的色泽诱人,吃下去还要回味无穷,难以忘怀。因此我们要控制好一些变量,使学生在网上也能感受到“成长”的过程。
成绩就像数学函数里的“因变量”,决定成绩的“自变量”却有不止一个。
自变量一:学生状态
网课不比现实课堂,没有见字如晤的感觉。很多时候,孩子们都是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间。现实课堂中,学生都是“被动型”,他们会跟着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节奏走,网课没有班级课堂这个大引导者的前提下,状态低沉,很容易在上课的过程中走神。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状态,是我们每一节课前进班侯课的关键。
为了达到“眼前一亮”的效果,我会在课件ppt第一页加上网上最近流行的表情包。可以是一些搞怪的图片,可以是表情包给孩子们“诉苦”的,这个时代的孩子,他对新鲜事物的渴望远超于我们的想象。当看到老师的图片立马便会来了兴趣,区别于小学,孩子们也在慢慢懂事,一个表情包他便明白了老师想表达的“良苦用心”。所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把生活常态搬上课堂,孩子一节课的状态便有了良好的开端。
数学老师的世界并不是只有数字和图形,他们也有五彩缤纷的一面。在下午的网课教学中,我们发现普遍孩子的状态会比上午差很多。因为每节课之前会给他们放一些音乐缓解一下,一天突然想到可以给他们分享一些没有心灵鸡汤,不需要高级的审美,只是纯粹的离他们生活最近的音乐,比如一些童年每天都会听到动画片里面的歌。有一次给他们放了《猪猪侠》的主题曲,果然,搞怪的音乐一下子提起了孩子的兴趣,整节课上起来也更加轻松顺畅了。
课堂要像压路机一样把知识点讲细讲透,但却很忌讳平铺直叙,波澜不惊。还记得一节课问麦上的同学听明白了嘛,结果问了两次都没有同学回应我,情急之下蹦出了一句“understand?”,这时突然大家便齐声回答了我一个“yes!”,我意识到,冷不丁我们给平静的课堂山投入一块小石子,泛起的涟漪可能一波接着一波。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积极性上来,这个课堂便一定是精彩高效的。
自变量二:家校配合
一个优秀的学生=学生的自律+老师的指导+家庭的积极引导
在上网课的这段时间尤其让我体会到家长之于学生的重要性。在我们班的优秀家长交流的时候,她说:如果在家我们都不能管好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老师要面对这么多的学生,老师怎么能顾得过来呢。所以我每节课都会陪着我的孩子听课,晚上的作业我一定要求他定时定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会时刻督促他按时完成。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对孩子的这份“告白”,总有一天,他会听得明白。
我们发现,整个寒假的网课,不管是这个学生作业还是他的课堂表现,每一样都做得非常优秀。网课过程中,孩子们的家长就是我们老师最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同样的家长也十分信任我们老师,一个给他们建议,一个督促孩子高效实施,发现很多孩子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教育就像是一出好戏,它需要有人唱“黑脸”,有人唱“白脸”,老师和家长互相配合,严慈相济,两个都会和学生成为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反之,任何一方一味的严厉或者一味的放纵,都只会让学生少了一个“好朋友”。
网课的时候很多家长和老师联系,在家父母说的话孩子根本不听,希望老师和孩子交流一下,这时候只需要我们老师和学生稍微交流一下,孩子便会立马做出改变。其实他们很清楚自己目前的角色定位是学生,所以很认同老师对他的建议。所谓思想认同之后,才会有行为规范,当他们对家长或老师任何一方的观念产生质疑,另一方就要去充当调节者的角色,这样才达到了相辅相成的效果。
所以,教育并不是老师和学生的“双簧戏”,他是由学生、老师、家长组成的密不可分的“铁三角”
自变量三:距离
首先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所谓生长不只是知识内部的生长,更是学生思维和处理问题能里的生长。寒假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和解方程组两个偏计算的知识点,这也是初中数学的基础,所以如此重要的知识放在网课上讲我们还是捏了一把汗的。每天我都会安排两个“小助手”帮助我线上答疑。他们可以在麦上相互讨论,互相讲解。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们之间距离保持的很远,互相不信任,每一次的讨论都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浮于表面,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令我惊讶的是,在轮流当小助手的这段时间,每个孩子比我还要细致严厉,同学们也没有任何不满意,所有人分工明确。这段时间也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不一样的闪光点,我从未想到,他们的能量能如此超乎我的想象。
其次,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也尤为重要。在网课的最后一天,孩子们问我“老师你今晚会给我们开直播答疑嘛?”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会期待我去占用他们休息时间给他们开直播将题目。那一刻我感觉到,被孩子需要是一种幸福,如果孩子们始终远远的躲着你,他会希望让你来解决他学习上的问题吗?恐怕更多的是担心,我问这个问题会不会太简单被老师骂吧。
在最后一次答疑的时候,我和他们说:“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我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喜欢听听歌,所以最后一次答疑课上,想和大家一起听听歌。”孩子们也在讨论区和我书说说话让我开心起来。原来,和学生们也是可以交心的,他们是我们最忠实的倾听者。
所以,教育过程中产生的美绝不仅仅局限于智慧的美,它包含师生共处的美,心灵沟通的美等等。
最后是老师与老师的距离。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特殊时期,要求我们把“ 一课一研”常态化。每天的线上的研讨,要求我们去共同探讨,在学法上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我调节的按钮,在课堂上生出延续繁殖的DNA,在教学上找到可以开启思维的杠杆。对于数学学科,更要重视学生思维的自然生长延伸,所以线上教学绝不能只是“走马观花”,需要我们每天备课组集体探讨怎么利用好教育平台慢慢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拓展,比如说,拆分ppt,采用一步一推的ppt,这让学生即使在网上,也能产生思维风暴。
决定成绩这个“因变量”的“自变量”有很多,但尤其重要的便是以学生为主体,家校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他们保驾护航,这才能让孩子成为平稳上升的“一次函数”。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找到一种教育方法,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分数只是我们看到的表面,他的背后一定是由很多人的努力所交织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