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首页 > 详细信息
校本培训(8)——学习陶研思想 参加“师陶杯”大赛
[发布时间2014年6月26日]

正仪中学校本学习材料(8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当时国统区、老解放区有很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国外。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关于"生活教育"的思想"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

 

    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而且这种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与杜威"从做中学"""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亦是"行是知之始"""。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是建立在""的基础上,是以""求知,强调""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学"就有了区别。但是陶行知所说的""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实践还不同,他所说的""还只是个人狭隘的琐碎的活动。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陶行知名言精选

爱满天下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全集》第8卷第295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事人。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

《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637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

《第一流的教育家》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26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
   
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
   
师范教育下乡下。

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

一个教育者同时应该是一个革命者。

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的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教育的新生》

《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594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

《在劳力上劳心》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129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火的故事》

《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531

 

我们的理论应该是这样: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古庙敲钟录》

《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44

 

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

《民主教育》

《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590

 

我们的目的则在于教育的普及,生活的提高,自觉性之启发及创造力培养。

《生活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全集》第8卷第540

 

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

《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

《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248

 

教育必须是科学的。这种教育是没有地方能抄袭得来的。

《告生活教育社同志书》

《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356

 

个人为社会而生,社会为个人而立。

《共和精义》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217

 

信仰是真实的觉悟,也是生命之源泉。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我们的信条》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88

 

中国的根本问题,便是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335

 

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

《师范生应有之观念》

《陶行如全集》第1卷第259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

《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591

 

逃避现实的教育不是真教育。

《教育逃走》

《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723

 

教育是民族解放的武器,人类解放的武器。

《抗战的全面教育》

《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303

 

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

《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

《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435436

 

新教育和老教育不同之点,是老教育坐而听,不能起而行,新教育却是有行动的。

《新中国与新教育》

《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147

 

我们要想每一个乡村师范毕业生将来能负改造一个乡村之责任,就须当他未毕业之前教他运用各种学识去改造乡村之实习。我们不要以为把师范学校搬下乡去就算变成了乡村师范学校。不能训练学生改造眼前的乡村生活,决不是真正的乡村师范学校。

《师范教育下乡运动》

《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296

 

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第一流的教育家》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26

 

学校既是乡村的中心,教师便于工作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教师的人格影响于学生和乡村人民很大。

《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一斑》

《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361

有钱办学不算希奇,我们要把没有钱的学堂办得有精彩,才算真本领。

《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51

 

我们要虚心,虚心,虚心;承认我们一无所知,一无所能。
   
我们要学习,学习,学习:达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
   
我们要贡献,贡献,贡献:实现文化为公,天下为公。

《育才学校校歌》

《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29

 

民之所好好这,民之所恶恶之。管众人之事者,拜众人为老师。

《任刘二区长就职纪念》

《陶行知全集》第7卷第996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事人。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

《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637

 

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

《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436

 

我的主张是: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先生不应该有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晓庄开学勉励桃红》

《陶行知全集》第8卷第146

 

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我们的信条》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88

 

亲民亲物亲赤子,问古问今未来。

《对联》

《陶行知全集》第7卷第1173

 

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武训先生画赞》

《陶行知全集》第7卷第960

 

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怎样做大众的教师》

《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452

 

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足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

《孟禄博士与各省代表讨论教育之大要》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395

 

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对联》

《陶行知全集》第7卷第1170

 

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或妥协。

《追求真理做真人》

《陶行知全集》第9卷第310

 

每天的一举一动,都要引他到最高尚、最完备、最能永久、最有精神的地位,那方才是好学生。

《新教育》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316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

《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515

 

失败是成功之母。单有母亲不能生子。成功之父为谁?奋斗是成功之父

《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

《陶行知全集》第8卷第610

 

在学问上能追求真理,则在政治上必忠于革命。依据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看来,学问与革命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

《学问与革命是一件事》

《陶行知全集》第8卷第630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每事问》

《陶行知全集》第7卷第50

 

活的书只可以活用而不可以死读。新时代的学生要用活书去生产,用活书去实验,用活书去建设,用活书去革命,用活书去树立一个比现在可爱可敬的社会。

《新旧时代之学生》

《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152

 

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是战斗的音乐,最伟大的文学是战斗的诗歌。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469

 

我们希望以集体的力量来纠正个人主义,以创造的工作来纠正空谈与幻想。在共同努力创造学校上来学习共同努力创造新中国新世界。

《育才十字诀》

《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15

 

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我们爱师范教育,我们更应爱全国的儿童和民族的前途。惟独为全国儿童和民族前途打算的师范教育才能受我们的爱戴。

《师范教育之彻底改革》

《陶行知全集》第8卷第139

 

我们应当有广义的师范教育——虽所培养的人以教员为多数,但目的方法并不以培养教员为限。

《新学制与师范教育》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448

 

 

关于参加2014年度省 “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

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教师:

接教育局教科室通知,2014年省“师陶杯”论文评选活动又开始了。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全体教师,可以独立或合作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参加评选。

二、论文选题

有关德育、教学、课程开发、班级管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一些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均可成为研究对象与论文主题。

三、参评要求

1.今年继续实行网上申报,取消个人申报,由学校统一申报完成。

2.本次论文评选不收取评审费。每位教师限报一篇论文参赛。

3.参评论文的形式,可以是教育基本理论探讨与宏观教育分析,也可以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教育随笔、教育活动案例研究等,但都必须符合学术规范。论文要注重研究,切忌泛泛而谈。严禁抄袭。往年已参加“师陶杯”评选并获奖的论文不得再次参评。

4.正文前要有“摘要”(200字以内)和“关键词”(3-5个)。引文要细加核对。注释及参考文献统一用尾注,每页编号。注释和参考文献要按通用学术规范格式编写。

5.论文篇幅在5000字左右,文章格式设置为:标题三号宋体加粗,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正文五号宋体、行距固定值20磅。

6. 参评论文请于2014710前,发送至学校教科处邮箱。

 

 

正仪中学教科处

201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