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的体态语言
一、 教师“明察秋毫”的重要性
说明案例1
初秋的一个下午,张老师一踏进教室就感到气氛有点沉闷,虽然值日生一声"起立"声音响亮,但还是有人睡眼惺松、有人还连打了几个呵欠。张老师转身写下今天的授课题目,粉笔声开始悉嗦作响,教室里开始显得比较寂静。几分钟后,富有经验的张老师略微减慢了一点语速,同时仔细观察了全班同学当时的不同体态。他发现:坐在后排的同学几乎全都弯着腰身,有的看着手表,有的仰头望着天花板,有的看着窗外,有的看别人……。坐前几排的同学看起来似乎不错,他们坐姿端正,两脚平放地面,脖子伸得直直的,两眼平视黑板,很久都不眨一下眼睛。可是,此时的张老师已经认识到,后几排的同学东张西望,已显示出他们无心上课,而前几排的同学同样也缺乏上课的兴趣!因为,他们的"呆滞"神态已显示出没仔细听课:专心听讲的人脖子不会直直的,而会歪着脑袋"倾听",消化、吸收知识、反复思考问题时,眼睛会眨个不停。所以,表面上他们在看着黑板,实际上心已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时,张老师突然停顿了几秒钟的讲课,引起学生注意后,他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说:"同学们,俗话说春困秋乏,为了使大家减轻疲劳感,我先给大家说个有趣的小故事"此话刚停,同学们立刻都表现出引颈企盼的姿态。然后,张老师一边说着故事,一边配以生动的表情和手势。一眼望去,全班几十名同学逐渐都开始歪着脑袋"倾听",听到精彩处,他们的眼睛都会闪着异样的神彩。听到热切处,他们更以笑声和点头给以反馈。故事结束了,同学们也都"清醒"了过来,接着刚才高昂的情绪,他们开始沉浸于张老师传授的知识海洋中,课堂里出现了真正理想的学习气氛。 |
新来的班主任小秦老师问小磊同学:"这次考试你两门不及格你父母知道了吗?"只见小磊轻描淡写地触摸了一直鼻尖,眼神快速地飘荡后慢慢地吐出话来:"知……道……了"。小秦老师再也没问下去。可是,一个星期后,同学来告诉小秦老师,小磊因为涂改成绩单被父亲发现,今天被狠狠地揍了一顿,甚至不敢来上学! |
从以上的两个实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教师应该学会一点“知人之术”,尽量能够“明察秋毫”,慧眼识“体语”,这样才能在沟通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识别学生体态语的能力也许可以通过教师工作中经验的积累来获得,但如果能重视这种敏感度的训练,学会一些识别学生体态语的原理和方法,再加上结合工作实践多加揣摩和总结,你可能会更快地成为一名沟通行家。
二、学生体态语透视
1、说谎时的体态语
教师要识别学生是否在说谎,最根本的是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显示,人们最没办法说谎成功的对象是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太了解自己的孩子了。孩子一出生就和爸爸妈妈进行无数次身体沟通,小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轻微的举动、甚至上下楼梯、开关门的声音如果有什么异样都瞒不过爹妈。我们常听母亲们说:"你是我生的,我会不了解你!"教师虽不可能象父母般地了解学生,但平时尽可能多侧面地注意每个学生的表现是完全可能的,在此基础上,再"察言观色",就会有十分的把握识破谎言的伪装。 |
由于学生对教师心怀抵触的强度不同,因而此类体态语亦有程度的不同,但它们的讯号方向是非常明确的。 |
师生当面沟通时是否有效率的重要前提是教师发出的信息能否引起学生的认真思考,因此,判断学生是否在真正思考是十分重要的。 |
“沟必求通”,师生沟通的目的和理想状况应该是双方从互相理解到达成共识、形成默契,当然接下去的合作是以贯彻教师一方的意图为主,因此,在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要一直观察对方的体态语,随时捕捉他能否合作的信号,不断调整自身的言行,特别要注意对方已有积极合作意愿时被自己“画蛇添足”式的言行又加以破坏。 |
教师在透视学生的体态语时还必须注意:
1、不能只观察一些个别的体态语,必须要注意口头语言与体态语的一致性以及个别体态语与整个体态语的不矛盾性。
2、体态语所表达的意义可因地、因人、因时、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还有一些纯粹是个人的习惯,所以必须仔细区分清楚。
3、由于师生关系中双方角色的固定性,学生的体态语中一些强度较高的消极动作一般不敢明显地表露出来,而更多地倾向于掩饰、伪装自己。因此,教师的心应该比一般人更细,观察力应比一般人更敏锐,敏感度应比一般人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