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目前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升学而学习英语,内在学习动力由外在的升学压力促成,内在动力较外在动力弱。本文通过探究中学生英语学习内在动力的非智力因素构成,旨在为激发和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动力提供指导,以提高中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学习动力 内在动力 外在动力 非智力因素
英语学习是一种意志行动,是由一定的动力促成的。学习动力主表现为一种内在推动力,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不断提高学习水平的动因。据西方心理语言学家对美国大、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所占比重情况如下:才能(aptitude)占33%,智力(intelligence)占20%,动力(motivation)或坚持性(perseverance)占33%,其他因素占14%。就我国绝大多数中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智力因素差异并不悬殊,学习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内在动力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学生英语学习动力的现状与差距
我国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升学而学习英语。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明确,内在学习动力由外在的升学压力促成,内在动力较外在动力弱。他们为了升学,抛开心理因素的干扰去学习英语,不管自己对英语有何种情感,个人的兴趣、好恶均被置之度外。从年龄角度看,中学生作为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一个群体,是英语教育中最具挑战性的对象。因为青少年处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他们乐于思考,有主见但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尤其英语学习需要记忆、背诵,需要吃一定的苦,若没有升学的压力、家长及老师的督促,英语一旦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便有可能被放弃。
中学生为了升学而学习英语的现状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实现存在很大差距。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
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具体而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中学生英语学习动力就是为了升学,那么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宏伟目标可能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中学生英语学习动力的来源和作用
中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不仅包含中学生的心理因素的作用,同时也包含其所处社会环境因素的作用。据此,中学生英语学习动力可以划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内在动力以中学生心理因素的作用为主,其主要表现是“发自内心的自觉学习”;而外在动力则以社会环境因素的作用为主,其主要表现是“迫于压力的被动学习”。由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兴趣、情绪等决定的内在动力是直接的内在的原因,因而它对英语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外因的外在动力,由于它常常是内在动力产生的条件和基础,因而它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同样有着重大影响与制约作用。内在动力是推动英语学习的根据,外在动力是英语学习的条件,只有二者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否则,中学生不能把外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内在动力得不到环境因素的强化,英语水平则难以迅速提高,甚至会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
三、中学生英语学习内在动力的非智力因素构成
中学生英语学习动力是推动中学生英语学习不断进步,激励中学生英语学习行为持久并达到预定目标的作用力。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由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志等各种非智力因素构成。
(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中学生英语学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心理因素,它是由学习需要引起并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是中学生英语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护、进行直至完成的内在动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学习动机是一种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根据需要对象的不同,动机可分为情境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两大类。情境性动机与特定的现实对象相联系,指向某一具体需要,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改变。远景性动机则表现出人们对整个生活目标的追求,指向长远的根本需要,形成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人生观等一整套价值观体系,一旦形成则比较稳定。对当前中学生英语学习而言,情境性动机是由其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结果等直接引起的,保证中学生英语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但作用短暂且不稳定;远景性动机与英语学习的社会意义相联系,是社会需要在中学生学习中的集中反映,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能指引中学生刻苦学习、坚持不懈。两类动机互相交叉、共同作用,推进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系统发挥作用。
(二)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指中学生为探索、研究英语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它能够推动中学生去全力认识英语,获取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探求真理,并从这一过程中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对中学生英语学习而言,首先,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是英语学习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中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才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并对英语语言文化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其次,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能够激发中学生产生学习灵感,找到新的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增长自己的智慧。最后,学习兴趣往往是在英语学习的成功中获得的,它能够促使中学生形成不怕挫折、努力进取的探索精神,产生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三)学习情感。学习情感是指中学生对英语课程是否符合自己的学习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中学生对英语学习课程的个体情感,包括愉悦与悲伤、热情与冷漠、兴奋与沉闷等因素,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认知活动。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能够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英语学习动力,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相反,烦乱的情绪、消极的态度、过多的焦虑则会使他们的英语学习行为消极,学习效率低下。可见,情感因素是中学生英语学习动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学习意志。英语学习活动是非常艰苦而复杂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英语学习活动的枯燥乏味、学习过程的艰难困苦、学习效果的不如人意等都要求中学生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坚韧的中学生能够克制自己的懒惰、松懈、急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直至实现自己的理想。要增强中学生的学习意志,一是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理想教育,把个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从而形成高尚的远景性动机;二是要加强对中学生的挫折教育,培养中学生百折不挠的毅力。
四、中学生英语学习动力的激发与培养
(一)激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学习兴趣是激励中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巨大动力。刚学英语的初中学生,出于好奇心和新鲜感对英语往往抱有较大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如教各种动物的单词时,让学生们戴上画有猪、母牛、山羊、马等动物的头饰,问学生:假如你们来到动物园,看到这些动物,你们想问哪些问题?学生们会兴奋地说出:What are these? Are these pigs or goats? Are they fat?等句子。这种情景教学能在课堂上创造真实生活的片段,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因而学起来特别顺利,他们既学到了课本中的语言,又知道如何将学到的语言运用于生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注重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师授课效果的好坏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的多寡上,更重要的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所学的知识完全转化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同样的教学内容,经不同的教学处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高水平的教学艺术会激起学生意想不到的学习热情。教师应采用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遵循语言、情境真实性原则(the authenticity principle)、形式—功能性原则(the form-function principle)、阶梯型任务原则(the 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和做中学原则( learning by doing)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适应不同目的的任务,并通过有效的组织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完成任务,及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例如,笔者有时上课故意迟到并向学生说:“I’m sorry I am late. May I come in?”学生不约而同地大笑,“come in,Please.”在特定的环境中,师生间的简单问答,既说明了学生对某些功能意念项目已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又体现了师生间融洽的关系,为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展开打了情感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牢牢抓住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运用激励机制,强化成功体验。教师要正确运用激励手段来正面强化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一是对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成绩给予直接奖励,以鼓励和肯定其英语学习行为的先进性和正确性。二是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心理学家奥苏倍尔指出,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信心倍增,激发人们工作学习的热情,而失败的经验往往使人丧失信心,失去兴趣,并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针对班级里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的课堂提问、课后练习、作业等必须体现不同的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因材施教。比如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问题难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他们完成了略高于他们实际水平的问题就要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的体验能够更容易地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更加自信、自立、自强,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加强理想教育,树立远大目标。树立明确的人生理想也是解决中学生英语学习动力问题的关键。对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时要注意把握他们理想的多层次、多方向的特点。要结合中学生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需要,引导他们树立符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做到把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历史责任和个人需要相结合、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相结合、个人兴趣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尽可能地激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