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行为、学习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的学生。一个学生之所以后进,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在做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之前,首先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后进的原因和关键所在,以便对症下药。
笔者对我校的后进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通过调查发现后进学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是造成后进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父母由于本身的文化层次较低,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的家长对孩子动不动就打骂、惩罚;有的家长则一味的去溺爱孩子。由于父母对孩子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监管,使得不少学生的业余时间荒废在游戏机室、网吧,经常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厮混在一起,染上不良习惯。另一方面,随着传统的婚姻和价值观日益削弱,离婚率正在逐年上升,单亲家庭正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得不到正常的教育和呵护,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有的甚至无人过问处于半遗弃状态或遗弃状态,这样的孩子往往心理敏感,行为孤僻,容易成为后进生。
二、社会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对学生所起的是一种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市场经济的确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传统价值观的一种冲击。现在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思想泛滥,价值取向功利化。社会上不良的影视文化,网吧、游戏机房屡禁不止、愈演愈烈,这些不良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正在不断的毒害、腐蚀学生的心灵。受此影响,不少学生缺少理想,不思进取,组织纪律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学校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知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面对家长过高的期望值和学校沉重的课业负担,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学生的心理出现了偏差。有的因学习压力无正常的宣泄途径,而导致有攻击倾向,使得校园暴力层出不穷;有的则因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心理,导致离家出走或自杀;有的学生因对自身生长发育的过程不了解,而导致性罪错。同时在学校中由于功利主义的驱使,不少老师、领导只盯着成绩看,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对一些所谓的副课或选修课则采取回避的态度,对德育教育的要求只是停留在不出事这一个层面上。个别老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不关心、不解决,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不注意方式方法、不注意尊重学生,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信任。同学间发生的小矛
盾往往因得不到老师的及时解决而铸成大错。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目前在校的中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头脑灵活、知识面广、心理成熟早。但是独生子女由于其生长的特殊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如: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对成人有依赖性、劳动观念淡泊、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另外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发展的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身心发展感到困惑,对各种社会现象感到迷茫。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对待,极易产生偏差。
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事实上,后进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教师应该也能够做好每一个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因此教师在做后进生工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诚挚的师生感情,消除后进生戒备心理。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先施爱于学生,学生才能亲师,尊师。因此转化后进学生要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每一个后进生,逐渐温暖后进生灰冷的心灵,促使他们从不良习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平日我们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后进生,一个亲切的微笑,幽默风趣的动作,热情爱抚的目光,都给后进生以鼓励,勇气。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后进生,与后进生平等相处,要更多的倾听后进生的心声,像朋友一样与他们沟通,走进他们的世界。只有赢得后进生的信任,才能让他们愿意摆脱消极态度,把教师的要求变成自己内心的愿望。
二、以理服人,增强后进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后进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种种“意义障碍”,分不清是非、善恶。因此,老师要注重培养后进生的是非观念,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正面引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就后进生转化工作而言,要产生良好效果,必须在内容上求“真”。因为只有真实的东西才令人信服,使人产生真情实感。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真”,积累“真”,利用“真”。在进行说理教育时,要用真实的事例,材料和数据向学生讲述观点,阐明道理;在进行榜样教育时,所确立或选取的典型应真实可信,让他们感到可亲可敬,激励和引导他们向榜样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进行理想教育时,应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并自觉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三、挖掘闪光点,增强后进生自信心。
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后进生当然也不例外,也有他们的优点。老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积极因素,挖掘和捕捉后进生的那不起眼的闪光点,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注意“优点轰炸”,用放大镜来观赏他们的优点。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能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在平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完成之后给以适当的鼓励;在挑选班干部时应加以考虑,让他们也能担任一定职务,让后进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发展自己的才能,在集体中发挥作用。只要多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热心的鼓励,让他们得到最需要的东西--精神上的夸奖、心理上的满足,就一定能够让他重拾信心,改头换面,重新开始。
四、把握尺度,宽严相济
关爱后进生,并不是去无原则的爱,更不是溺爱、包庇、纵容。而是要将他们融进严格的要求中,使他们成为自尊、自强的人。日常生活中教师必须按照教育方针、
教育教学要求,对后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教育。在平时严格管理中要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要让后学生通过严格要求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教师在教育中必须把握好尺度,要求过高,他们会认为高不可攀,望而却步;要求过低,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的学习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因此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要适合后进生自身的特点。
五、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班集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社会,良好的班集体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善于利用集体舆论的压力使后进生的消极因素逐渐受到抑制和克服,以促进他向积极方面转化;还要善于运用良好的班风、传统和优秀学生的模范行为感染和影响后进生,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促进他们以先进学生为榜样,奋起直追。
六、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方结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学校要注意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以使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轨道。除此之外,班主任要做好各任课老师的协调工作,最大限度地给后进生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备,重教育、轻处罚,不断地提高后进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判断能力,从而使他们跟上学习的节奏,真正从思想上得到提高。
七、开展心理辅导,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后进生或多或少有对学校、教师、家长产生敌对心理,并且法制观念淡泊,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和法制教育,减少对抗,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咨询室应对后进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量,并建立起心理档案,在学生自愿和隐私权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恢复和保持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行为差生自我调节能力。
八、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总之,转化后进生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感情,还要求教师讲究方法和艺术。只有我们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