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首页 > 详细信息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
[发布时间2021年1月20日]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

昆山市正仪中学  初二(3)班  陈默涵  指导老师:吴小兰

小康一词出自《诗经·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表达了奴隶制时代先民的一种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现在“小康”已不再是幻想,而是人们生活的常态。我心中的小康就是:生活更美好,祖国更富强。

从邓小平爷爷在1979年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到“小康之家”,又在1984年补充道:“所谓小康之家,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到国民生产总值已高达一万美元的今天,人们已经住上了高楼大厦,出门汽车代步,打开手机点一点,躺在家里也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用姥爷的话说就是:“小日子越过越滋润!”

但我仍记得,小时候姥姥,姥爷家只有几间小平房,屋里也没有任何家电,只有一台坏了的旧电视孤独的站在那儿。村里只有一条破旧的水泥路,其余的全都是泥泞的小路,白天出门尘土飞扬,晚上回家黑灯瞎火。

今年中秋节,我回到老家,不由大吃一惊,老家的变化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姥姥家盖起了三层漂亮的小洋楼,屋内有壁挂式的液晶电视、空调、露天阳台……周围的泥泞小路也铺成了宽敞的大马路。夜晚的时候,路灯和满天璀璨闪烁的繁星遥相呼应,实在美极了。

中秋之夜,我们在院子里摆上大圆桌,每个人都拿出了自己的拿手好菜,足足有30多道菜。一大家子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赏月。万家灯火通明,皎洁如明镜的月亮在霓虹灯的照耀下,显得越发可人。

“以前要是有这些个吃啊,那就是天堂里的日子了。”姥爷拉长了音感慨道。

“是呀,是呀,老头子说得真没错,小时候我娘天天让我上山挖野菜、灰灰菜什么的,离家近的都被别人挖跑了,我只有往山里跑才能挖到。回到家往水里撩一撩,和几粒米,一烧一大锅,光吃吃不饱,味道也苦。”姥姥也不禁忆起了往事。

一向沉默寡言的姨奶也憋不住了:“要是再往前推点,别说草和树皮,连土都有人吃”。

“那时候吃不饱呀,有一次我打翻了一碗粥,被老子着实打了一顿,也饿了一顿。哎,真是苦啰!”外公也敞开了话匣子。

长辈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最后还是我一句话才将忆苦告一段落:“现在我们天天吃得好,穿得暖,再也不用为温饱而发愁了,日子越过越好,姥姥、姥爷你们说对不对?”“哈哈,丫头说得对,咱们都得感谢党,感谢党为我们带来了这小康生活!”姥爷笑道……

老家只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一片缩影,中国在慢慢变得繁华,荒野发展成人口密集的城区,郊区发展成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市,从无人问津到世界闻名,中国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康生活是华夏民族自古的愿望,战国乱世、楚汉相争、三国鼎立、五胡乱华……华夏民族早已饱受尽了战乱疾苦,陆游有诗曰:“小康何敢望,生机且支撑”,小康生活是我们来自心底的渴望。

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收官,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停止前进的步伐。未来,只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