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首页 > 详细信息
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的校本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3年5月8日]

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方案

“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的校本机制的研究”

昆山市正仪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在普遍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努力承担育人工作的情况下,班主任的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的发展不仅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任课教师队伍,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因此,开展班主任的专业培训,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2009年,绩效工资实行后,班主任待遇明显提高,班主任积极性较前更为高涨,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

目前,我校班主任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优秀班主任群体尚不壮大,鉴于此,本课题研究也变得尤为必要。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在于“校本”、“机制”这二个概念。

校本school-base),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英文来看,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大的博士导师郑金洲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它的含义:一是一切为了学校,二是一切在学校中,三是一切基于学校。

机制,泛指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和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等等。我们常说的机制相近的含义是指做事情的方式、方法。简单地说,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

校本机制就是符合学校特色的一切制度化了的方法。

通过这一机制,培养造就一批专业化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为学校的教师的成长服务,为学校的事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一)国内外同一领域现状

教师专业化理论是20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的提高教师地位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如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的《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报告同时提出以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国内的好多学者都提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如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就阐述了“理想的教师”、“理想的班主任”,对班主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这个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议程。

(二)本课题的价值

1、本课题立足于本校的班主任发展现状,结合现有的资源,了解班主任发展需要,创建出一套完备的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校本机制;

2、本课题将总结出有关的材料文字,为以后的班主任培训提供素材(包括班主任培训规范、考核细则、培训内容、培训成果材料等)

3、本课题通过对我校的班主任专业成长校本机制的研究,促使班主任在教育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方面的提升,真正实现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三)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系统的校本培训方案,在具体的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对于其他学校也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四、理论依据

当今时代,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变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和重要趋势是表现出鲜明的实践转向。伴随近代工业兴起发展起来的学校教育,在进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时候,开始走出近代认识论传统的影响,日益突出地显现出教育的实践本性和意义。近代认识论传统的影响,使教育过多地关注知识的传递,对教育的理解和研究,偏重于概念或原则的认识。而教育的实践转向,关注教育实现的过程和教育实现的过程中丰富的社会生活联系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理解和影响。思考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就需要置身于班主任的教育生活实践。

华东师大郑金洲教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应是: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在锤炼中升华、在探索中进步、在积识成智。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则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三个流派或三种观点。第一个观点:专业引领;第二个观点:行动反思;第三个观点:同伴互助。

不管怎样,班主任专业成长存在着一些共同性的特征。反思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人文底色,校本研究改变着教师的行走方式,为班主任专业成长搭建了宽阔的舞台。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鉴于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任教师或主要教师,是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引导、帮助、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人。可见,班主任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道德心理的发展。

通过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的校本机制的研究,旨在探索一条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造就一支现代化、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二)研究内容

1、制定班主任的工作目标,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为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2、完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恰当公正地评价班主任的工作实绩,为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机制;

3、健全班主任学习培训制度,通过自主学习或专家引领,为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提供养料;

4、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充分发挥骨干班主任的作用,新老结合,同伴互助,为年轻班主任的成长提供阶梯;

5、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供一切的教育实践机会,为班主任的成长搭建实践的平台;

6、加强班主任教育行为的自我反思,提倡教育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反思,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的应变能力和总结评价能力。

(三)研究重点

班主任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种自然成熟的、自发的、不自觉的成长过程,而是经过长期有意识的实践锻炼的过程。因为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来自于客观环境,一个来自于教师自身。

因此,开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培训,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为班主任工作实践搭建平台,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为孩子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德育处组织安排下,依托先进的理论引导,充分发挥骨干班主任的先进作用,新老结对,同伴互助,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反思,促进班主任的专业能力的发展。具体抓好三方面工作:

抓学习。班主任专业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学习。因此通过学校组织菜单式培训学习或自主的开放性的学习,为班主任不断充电,才能提高班主任的理论素养。

抓实践。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通过具体的工作,不断地印证,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使班主任工作能力得以提升。

抓管理。通过制度建设,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并通过考核评比,全面厘定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情况,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1.9—2012.6)准备阶段。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

第二阶段:(2012.92015.6)实验阶段。创设班主任实践环境,开展系列活动,在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的基础上,形成阶段成果。

第三阶段:(2015.92015.12)总结阶段。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形成课题成果,完成结题报告,推广研究经验,展出成果。

(三)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    2、行动研究    3、个案研究

七、预期研究成果

1个案资料(活动资料)、条例汇总

2教师论文专集——《崇文苑》

3研究报告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力量(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都为昆山市教学能手或学科带头人,也是学校教科研骨干,都参与了“十五”苏州市级课题及“十一五”苏州市级课题的研究,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论交流文评比中获奖,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我校又参与了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十一五”省级课题《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这也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科研经验。

(二)研究基础(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和相关论文等)

学校已为本课题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征询了大多数教师(班主任)的意见,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就课题的研究方向、实践意义及可操作性等问题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保障条件(研究资料的获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网络,加强课题研究的领导。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教科骨干担任各子课题负责人,明确各自研究职责。

2、完善教科研的激励、制约机制,制定奖惩制度。绩效工资实施后,加大了班主任津贴的投入,为班主任队伍的稳定,提高了经济保障;同时学校将每年为课题研究提供一定的经费,确保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3、提高课题研究队伍的理论水平,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学习,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作课题研究方面的指导,并对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4、注重班主任工作的实践,通过班会课、活动课、家访、各类评比等实践活动,从中进行总结反思。

5、建立一些班主任工作的档案,并作长期跟踪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好资料的积累工作,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