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首页 > 详细信息
给心灵留下一片晴空
[发布时间2017年2月24日]

给心灵留下一片晴空 

                       ——浅谈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吴菊芳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较高的创新能力外,而且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和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全新的飞速发展的时期,开放力度加大,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使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进而也自然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并逐渐影响到了人们的心理健康。这种状况在当今中学生中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并存在着,有的已经相当严重。作为学校的心理辅导员,我在近300名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近43%的学生感到做事情时容易发生恐慌和紧张感,有近56%的学生经常感到对一些小事情有过苦恼和担忧的心理,有近48%的学生觉得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之冷漠,感到很难与人和谐相处,有近67%的学生对考试感到过分紧张,甚至有的感到无法忍受。这种种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中学生良好政治思想和道德情操的形成,以致于出现了诸如厌学辍学、离校出走、别家弃亲等现象,甚至发生跳楼自杀,杀害父母、老师、同学等恶性事件。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造成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1、家庭教育不当。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很多家庭不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表面上,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但实际上,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家长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现在有很多家庭还把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成绩好的,一好遮百丑;成绩不好的,即使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和赞扬,让这些孩子觉得非常失望,甚至自暴自弃。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校教育不当。

  当前教育市场化倾向加剧,校际间竞争越演越烈,竞争获胜的法宝往往是升学率。虽然素质教育人人叫好,但应试教育却依然大行其道。原因很简单,现在人们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一个教师工作的优劣的标准还是升学率的高低。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把升学指标层层分解,先是分解到中层干部,中层干部分解到教师,教师分解到学生。于是,无边无际的题海,没完没了的考试,胆颤心惊的排名,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是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于是,厌学、孤独、焦虑、嫉妒等不良心理就象野草一样滋生、蔓延。

   3、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中学生的心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变异,中学生正处在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面对着社会上许多制度上的漏 洞,许多新的游戏规则没有建立和完善,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出现,格调低下的大众传媒纷纷登台,让人喜欢让人忧的网络迅速普及,给相对纯洁的学生心灵造成很大冲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社会关系的确复杂,中学生随之也产生了复杂的心理。 

   4、自身因素 

  中学生时期是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期,意味着即将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在这个时期,他们内心精神生活充满矛盾冲突,处在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平稳的状态中,有着名目繁多的心理矛盾。如渴望独立与仍旧依赖的矛盾;理想与实现的矛盾;自卑与自傲的矛盾;性成熟与性心理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渴望理解的矛盾等等。诸多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若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三、全面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

(一)、学校方面

  1、教师要为人师表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教师是学生为人立事的楷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青少年学生常常以敏锐的眼光观察成年人的一言一行,教师的性格及其言谈举止,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成为他们模仿、学习的榜样。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或心理障碍常常和某些教师的不健康心理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从与学生接触开始,就时刻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学生中间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境、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在学生面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要有宽容的心理,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更好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在精神上和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不能把学生当病人看,要真心的爱他们。爱心教育是鼓励学生进取,战胜困难的一种动力。如果在师生间有良好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学生才愿意与教师做朋友,说心里话,无疑这对学生心理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改变教学观念

   要改革教育方法,坚决摒弃那些"唯书""唯上",压抑进取精神,窒息智慧的灌输、注入式教育方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色。作为教师要端正教育观念,热爱学生,改变过去用分数、是否听话等人为把学生分为优生、差生的错误做法,树立新的人才观。

   3、注重心理辅导。

   老师要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和交往上的问题,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就如何提高心理素质,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如何对待老师同学父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题辅导。从而让学生明白要自己尊重自己,对于感情的事要慎重,不可盲目而行。在交往中,特别在男女生的交往中,更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美:不必过分拘谨、不可过分随便、不宜过分冷淡、不该过分亲昵、不可过分卖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断完善自己,学会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要不骄不躁,不能太偏激,不要太狭隘,嫉妒心不可太强,敌对情绪不可太浓,不可过分依赖。 

   4、创设心育氛围,

   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教育渗透。心理学表明,环境氛围可以强化或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可通过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育人气氛。如利用校园广播站,开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黑板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保持合理竞争,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学校还应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如每年举办校运动会、文娱汇演、校园演讲比赛和智力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团队意识,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磨练学生意志,释放学生心理压力,树立学生自信心,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组织纪律性。

   5、进行学科渗透

   课堂教学中,各学科的教育教学逐步渗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结合学生学习内容训练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记忆、注意等智力心理,发展学生智力,又结合教学工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感,锻炼学生学习意志,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健全发展。

  (二)家庭方面

   1、提高家长素质

   家长在繁忙工作的同时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要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学习成绩和分数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现代社会,它更需要的是一个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2、和子女做朋友

   作为家长,更应该努力做孩子的知心人。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对他们的苦恼要及时加以引导,教给他们学会进行心理调适;对他们的困难,要教给他们解决的办法。如果与同学、老师、朋友发生误会和矛盾了,一定要帮助弄清原委,注意及时化解,千万不能火上浇油。对于孩子们贪玩的习性,更应该善于引导,注意让孩子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做他们喜欢做的事。特别是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更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刻刻注意观察他们言行举止的微妙变化,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了解,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化解心中的疑团。  

(三)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与社会上不良风气、内容不健康的大众传媒、良莠难分的网络侵蚀有密切关系。由于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在形成阶段,很不稳固,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出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因此,国家要制定一系列保护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依法打击会危害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净化社会空气,在全社会共同营造一个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编织一个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安全网。 

   心理问题的调节与解决更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积极配合。学校定期不定期召开家长会,或进行家访,了解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协调解决的办法。同时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干净、健康的社会环境,要切实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有面配合,为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应该认真、科学地对待,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产生的根源,细致去诱导,指导加以解决,切不能漠然视之或粗暴处理,润物细无声,方可水到渠成。